发布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93
摘 要
背景
奥沙利铂诱导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西药治疗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大,目前传统中药治疗方法为研究热点。
目的
观察中药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住院部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5 例。按照就诊顺序及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 1∶1 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中药封包配合蜡疗联合盐酸度洛西汀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度洛西汀口服,均治疗 21 d。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情况、肌电图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1β(IL-1β)水平。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麻木、畏寒肢冷、乏力、遇冷加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提高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 MCV、SCV,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及 TNF-α、IL-1β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奥沙利铂诱导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高达90.5% ,且病程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的连续性,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手套和袜子”感觉障碍,包括手和脚麻木、感觉异常、持续性自发疼痛和冷刺激过敏 ,进一步发展可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有严重的致残性。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药治疗以应用止疼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麻醉药物为主,但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大,是临床治疗难题;而中医外治法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制作的中药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
讨论
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为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离子通道学说、轴突神经病变学说、中枢神经敏化学说、神经细胞凋亡学说等,均与外周神经损伤相关。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与“虚”“寒”“痹”相关,其中单一或多个因素同时致病。化疗药物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邪毒之品,肿瘤患者素本体虚,化疗药物损伤机体正气,更使阴阳气血亏损,阳气损伤则温煦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不能达于肢端四末;阴血内虚则不能充盈血脉,因此遇寒更会使营血凝滞,导致手足及肢端疼痛、麻木不仁,中医根据其疼痛、麻木、遇冷加重、畏寒肢冷、感觉障碍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麻木”“不仁”“络病”“痛痹证”等病症的范畴,治疗此病以温阳通络除痹为原则。《金匮要略》中记载“血痹阴阳俱虚,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方中黄芪、桂枝益气温阳以通络,芍药养阴缓急以止痛,生姜、大枣既可调营卫又可散风寒,多药合用可增加血液循环、通络除痹止痛,与此病气血亏虚、寒凝阻滞的病机相合,全方配伍,既可益气温阳通络以止痛,又可散寒通脉来祛邪。而蜡疗属于接熨法的一种,《本草纲目》云“用蜡二斤,于悉罗中熔,捏作一兜鍪,可合脑大小,搭头致额,其病立止也”,主治关节强直冷痛,肢体风寒湿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显著提高奥沙利铂损伤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减轻神经髓鞘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病变,缩短病变持续时间,减轻疼痛过敏。现代研究表明蜡疗可改善血液循环,对疼痛、功能障碍和神经修复有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将两者结合其显著优势在于,蜡饼覆盖于熨药时,可使局部形成封闭状态,凝固后仍可在70~80min保持40~48℃,同时温热保温效果良好,促进经皮渗透吸收,加强有效成分持续渗入,发挥中药的功效,使患者手足四肢得到双重治疗作用,避免口服中药的消化道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CV、SCV快于对照组,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能够早期发现此病的研究结果一致,试验组疼痛、麻木、畏寒肢冷、乏力、遇冷加重评分低于对照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与神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的TNF-α,IL-1β在此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当神经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的研究相符合,进一步肯定了此治疗方法对于神经修复及各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中药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奥沙利铂诱导的轻中度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提高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CV、SCV,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及TNF-α、IL-1β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贡献:李明珠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王文萍进行研究设计和指导并对文章负责;金圣博进行数据统计、论文整理与修改并对文章负责。本文无利益冲突。
石蜡疗法具有奇特的温热疗效,能使皮肤温度升高8~18℃,取下石蜡后仍能升高5~12℃,因而增强了组织代谢过程,可使蛋白质分解产物和残余氮增加并排出体外,从而能引起末梢血管反应,出现主
动性充血,如血流加快、并能使淋巴循环改善。从而影响机体各种生理功能,有助于炎症反应的消散、加强再生过程和具有止痛良好效果。
11、应急预案:停断电来电自动记忆识别恢复工作确保临床正常使用
中医封包疗法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手段,将中医外治与现代康复,亚纳米,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相结合,研制而成的智能新型中医治疗方式,它通过远红外和封包理疗垫的共同作用,使有效活化物质通透皮肤,直接运用于病灶,充分发挥其活血通络,祛湿除痹,消肿
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调经。强筋壮骨,消炎散结,健脾和胃,形气消胀,止渴化痰,通宣理肺,降糖止渴等功效。该疗法实现的设备技术突破传统中医疗法局限,真正体现了中医外治简单,安全有效等优势。
临床应用于,针对中医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疼痛科,儿科,呼吸科,消化科,妇科,产科,乳腺科,泌尿科等多科室与不同疾病,“治疗,康复,保健”三位一体,辨证论治,精准施药;联合不同封包电极实现分症治疗。
便捷智能操作系统,简单易懂节省医护人员时间及工作强度,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和社区门诊,中医馆国医馆建设及养生保健机构,也可居家自行治疗更是中医治未病不二选择。
中药封包原料传承中医药文化,充分使用地道药材超微粉碎技术充分利用和节省药材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使用的效果。
6.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