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运动训练系统是专为有氧运动设计的,是集有氧训练、阻力运动、耐力运动、力量运动、灵活性运动和协调性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增强运动耐力、协调性,减慢或逆转因体力下降而带来的恶性循环、减轻症状,保护关节灵活性,降低患者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上海语路医疗的全身运动训练系统通过自主控制的肢体被动康复运动功能训练,压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从而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能力,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全身运动训练系统的运动优势
◆真正实现了零肌力患者的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
◆提供早期有氧训练提高心肺和肌肉功能及肢体的协调性及平衡性。
◆健侧肢体做主动运动,患侧做被动运动,不会引起痉挛,并可加快本体感觉的恢复。
◆模拟日常生活中正常人肢体运动,上肢是伸缩曲张,下肢是蹬踏前倾的运动模式。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采取前面3-8分钟先热身/20-30分钟锻炼/3-8分钟减速恢复正常。
◆设备选配有无线心率发射器和接收器装置。
◆可做节律性的多级抗阻力量训练,1~10级可调的运动强度和即时显示。
◆特殊设计的腿部支撑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膝过伸或髋外旋的髋膝。
◆手部握套可帮助上肢零肌力患者在使用时同步运动和保持抓握,扶手长度可调,可满足不同高度人群的上肢不同关节活动范围的屈伸训练。
◆液晶触摸屏显示,操作简单快捷,可显示:情景互动游戏或模拟场景、观赏视频、运动音乐、理疗时间、步频、运动强度、功率、新陈代谢率、累计步伐数、能量消耗值、体重等。
全身运动训练系统在康复中的应用
慢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损伤,心肺功能损伤后就会出现气短、活动后喘息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提高心肺功能的主要方法就是耐力锻炼,也称有氧运动或心肺功能锻炼。
肺康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治疗方案,肺康复之功不在一时而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科室长期致力于慢性肺疾病的康复研究,除全身运动训练系统外,另有中药溻渍、穴位贴敷、脏腑推拿、呼吸操等康复措施,可基于中、西医临床基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建立个体化肺康复计划,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拥有更规范的康复方案和康复指导。
耐力包括全身耐力、肌肉耐力、心血管系统耐力、呼吸系统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就是对抗疲劳的能力,它与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的配合以及神经调节的能力有关。要提高耐力就需要加强肌肉的力量训练、关节的灵活性训练以及身体的协调性训练。那么,对于身体机能条件允许初期肺康复人员,全身运动训练系统可作为推荐运动方式。
患者通过自主的控制肢体进行康复运动,可增强上下肢和躯干的肌力,可使肺功能较弱的、久病患者的呼吸肌得到拉伸,使肌力增强,胸廓得到扩张,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进而改善身体姿势,增强整体背部肌力、恢复躯干稳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这样不论是对肺功能的改善,还是对运动耐力的提高都有一定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