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指使用悬吊运动治疗系统结合神经肌肉治疗技术(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肌力锻炼等,实施主动、助力或被动训练和功能锻炼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悬吊设施使人在不稳定状态下训练而促进人体治疗肌肉收缩而产生效果,以此达到持续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的目的。
它是一种将部分身体悬吊在绳索上,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治疗肌群进行训练的治疗方法,SET包含诊断与治疗两大系统,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患康复治疗和运动员体能训练。SET发展概述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源于挪威,SET理念开始应用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2000年以后延伸到伤后康复训练。近年来关于SET在康复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逐渐成为康复治疗师认可的治疗技术。
SET在康复中的应用
在慢性颈痛的应用
慢性颈痛 颈部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称为慢性颈痛。颈部肌肉功能异常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头疼、头晕、颈肩部疼痛、活动困难、上肢麻木等症状。悬吊运动从训练颈椎局部稳定肌角度出发,逐渐恢复正确的肌肉运动模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疼痛的产生。
在慢性腰痛中的应用
慢性腰痛 慢性下腰痛表现为下背部、腰骶、臀部疼痛,是神经、肌肉、骨骼三者出现生物力学紊乱的一组常见病症群,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持续12周以上可定义为慢性腰痛。腰椎与其周围的韧带、肌肉一起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共同维持着腰椎的动作和稳定。
①神经:悬吊训练时,患者通过不断调整身体平衡和控制动作稳定、控制肌肉紧张度、协调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从而恢复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
②肌肉、筋膜: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是悬吊运动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悬吊运动治疗能通过增加核心肌群的力量来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
③腰椎、椎间盘、韧带:悬吊运动治疗主要是通过加强核心稳定肌的肌力来有效地增强腰椎节段稳定性,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板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其功能障碍。
在肩关节炎中的应用
悬吊运动治疗可放松关节周围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关节周围稳定肌,缓解疼痛。肩关节的回旋肌起稳定关节作用,悬吊运动的闭链训练对肩周炎的疗效肯定。
在膝关节炎中的应用
股四头肌为膝关节运动提供能量,是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关键,研究发现,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在悬吊式膝关节伸展开链训练中的主动收缩百分比更高,因此认为开链训练更有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悬吊运动可能对膝关节的屈曲有改善作用。
在脑瘫中的应用
脑瘫患儿的悬吊运动治疗是从核心肌群的角度进行训练,增强躯干、骨盆的运动控制能力。研究证实,悬吊运动治疗联合神经发育疗法可明显缓解患儿下肢肌张力。悬吊运动治疗可提高患儿核心肌力,并能纠正骨盆前倾、侧倾等问题,从而提高患儿运动的稳定性及协调能力。还改善了脑瘫患儿上肢精细功能,提高患儿日常活动能力等。
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躯干肌张力增高限制了肌力的发挥,患者不能自主移动患侧的躯干和上下肢,从而导致体位转换困难、步态不对称、步行功能障碍等。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受偏瘫影响的躯干下部的肌肉活动。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悬吊运动训练目的是为了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改善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躯干和骨盆的稳定性提高,才能很好地保持站立平衡,运动肌保持一定的放松,分离运动才能出现,肢体功能才能平稳协调的完成。悬吊运动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研究发现加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训练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改善更明显。
悬吊运动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此外,在体能训练及健身等领域也有应用,但是普及率不高。目前,对悬吊运动治疗的疗效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评价标准,表面肌电分析、骨肌超声、磁共振等被用来观察训练后肌肉的变化。训练过程中的姿势设计也是多种多样,这些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关注点.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