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021-54530965     |       400-669-7968     |     站点地图
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秉承“科技&创新”的研发理念,秉承“质量创造市场”的产品基石,秉承”品牌创造价值”的市场营销宗旨

新冠肺炎疫情下,超短波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浏览次数:364

超短波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于2003年3月30日~5月11日入本院SARS病区的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47(10 ~72)岁。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18例,未采用超短波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20例,两组一般情况的分布见表1和表2。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除2例和3例患者未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外,其他病例均采用甲泼尼龙治疗。治疗组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治疗期间患者体温均已降至正常,病情平稳,开始超短波治疗时的平均病程15.89土6.14 d,用电容电极法(为防止交叉感染电极外套一次性枕套),按治疗普通肺炎原则放置电极,微热量,每日1次,每次15 min,平均治疗9.5士2.6次。

超短波治疗机.jpg

        注:按5月3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分型

二、观察指标

        由于在隔离区外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查阅X线片困难,而经治医师主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液化验和肺部X线片病灶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因此,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激素用量、激素减量的速度、出院患者平均病程和出院前胸片病灶吸收情况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此外,观察了患者在超短波治疗后的一般性反应。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w统计软件描述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平均每人甲泼尼龙的持续的天数、用量、总病程和胸片病灶吸收人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平a=0.05。


超短波治疗机.jpg


结果

        在超短波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其中普遍于超短波治疗后有胸(肺)部轻松感。从表3可见,治疗组的病程较对照组平均缩短5.40d,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加速病灶吸收,缩短病程。出院时胸片残留条索影的患者所占比例在治疗组为16.67%,在对照组为25.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x =0.396,P>0.05),说明治疗组并未增加肺纤维化的发生。超短波综合治疗组平均每人持续用甲泼尼龙为21.63d,较对照组缩短2d(F=2.528,P>0.05);平均用量为4617. 75 mg,较对照组减少了797. 54 mg(14. 73% )(F=1.043,P>0.05)。两组间虽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但反映出治疗组有加快激素减量和减少激素用量的趋势。

超短波治疗机.jpg


从曲线变化可见,在住院约12d后,治疗组甲泼尼龙用量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且停药也早,说明甲泼尼龙减量的速度较对照组快。

讨论

        SARS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具有严重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已证实为变异的冠状病毒。SARS患者感染病毒后,产生特殊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引起异常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弥漫性肺泡损伤。肺部的病理变化除水肿、炎细胞浸润等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外,更突出的表现为肺泡上皮大量脱落、肺间隔明显增宽和破坏,以及肺泡腔内渗出物显著机化。从炎症的病理机制.上来说,它既有变性(坏死)、渗出,还有增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入院后经激素治疗后体温很快控制在正常水平,非重症患者咳嗽、憋气等呼吸道症状也不明显,但胸部X线照片的变化呈现早期斑片状浸润阴影由轻到重,随有效的治疗约在发病2周后才开始逐渐吸收,临床主要依据追踪X线检查结果的变化来调整抗炎等药物治疗。由于阅X片和量化病灶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激素

        用量变化间接反映两组患者间的治疗效果。超短波治疗患者人院前的平均病程为7 d,在入院后9 d开始超.短波治疗,刚好在平均住院12d后,也就是超短波治疗3d后两组患者激素用量的变化曲线开始分叉,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的患者撤激素的速度较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快,并且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患者的肺部炎性病灶吸收加速,以致病程明显缩短,平均缩短5d,且并未加重肺部纤维化,因此综合应用超短波治疗SARS的临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超短波治疗机.png

        超短波的抗炎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早已得到证实,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超短波治疗各种肺炎时,并非直接杀灭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而是通过以下途径而发挥抗炎作用:①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②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释放;③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④抑制自由基;⑤对多型核白细胞释放β-葡萄糖醛酸酶的双项调节作用;⑥诱发周围白细胞快速调节和反馈调节干扰素"。特别是高频电对免疫系统的调制作用,即双向调节作用,可能对调节SARS患者免疫功能的平衡,减少激素用量起积极的作用。此外,高频电治疗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特别是能使微血管持续扩张、可加速渗出物吸收,有利于增加肺组织的气体交换,提高局部血药浓.度,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减少肺纤维化的发生,促进气道和肺组织弹性的恢复,提高肺的顺应性。还有研究表明[2.3],超短波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抑制一氧化氮(NO)的过度产生,从而具有防治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经超短波治疗后立即感觉“轻松很多”,并迫切要求每天多做一次治疗,这可能是超短波治疗通过复杂的机制改善了肺的换气功能的结果。

        由于观察样本量有限,开始超短波治疗相对较晚,追踪观察SARS患者的时间较短,对于超短波治疗能否显著减少患者激素用量、减轻激素副作用以及远期预防肺纤维化,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国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SARS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可发挥有益的作用,物理治疗有着与中医治疗的化淤、活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性质类似的治疗作用,且超短波治疗易于防护,操作简便,投人少。因此,综合应用超短波适用于非极重型SARS患者治疗。

致谢:

        衷心感谢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李晶主任指导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景藻教授的理论指导(注:本文资料由张利峰冒着生命危险获取,由郑光新执笔)。

参考文献:

1陈红霞,金成兰,李素琴.超短波抗炎及对细菌作用的国内研究概况与展望、中华理疗杂志, 2002, 23: 375-376.

2周淑华,蒋小燕,杨朝晖,等,超短波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 24: 533-535.

3李晶,陈祥银,严仪昭,等.超短波电疗对平阳霉素致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中华理疗杂志, 1988, 11: 1-2

4乔鸿飞:超短波联合电针疗法对家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年01期

5何丹:超短波治疗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挫伤愈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6吴丹飞:辅助超短波治疗对盆腔炎性疾病恢复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07期

7木尼热·哈布都拉:超短波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5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徐青:超短波早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超短波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2例,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8期

10励建安:减重训练的研究进展[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超短波综述:

        超短波治疗仪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能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加强组织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目的。

        国内多年临床实践,超短波很早用于重度肺炎治疗,起到消炎与高温杀灭病毒作用,希望“新冠肺炎”治疗可以参考。
产品介绍:


超短波治疗机.jpg

         常用超短波治疗机频率为40.68MHz、50 MHz,输出的电流波长为7.37m、6m。小型机输出功率25~50W,大型机输出功率达250~300W,肿瘤治疗机可达1kW以上。

        通过电容电极和感应电极将高频能量有效传递到关节和组织,选择断续、持续或脉冲输出模式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电容及感应电极分别对浅层、深层组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

◆ 超短波治疗能产生明显的热效应。非热效应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效果明显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功能低下、溃疡病、胆囊炎、胃肠痉挛等

◆  软组织、五官和内脏器官的急性、亚急性炎症,肺炎、支气管炎和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  疼痛性疾病,如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炎、肌痛、偏头痛等

◆  软组织、骨关节疾病,如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炎、骨折愈合迟缓、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积血或积液、肩周炎等...

应用科室:

        烧伤科、外科、神经科、五官科、呼吸科、儿科、传染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以及基层全科诊所。


超短波治疗机.jpg


超短波治疗机.jpg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